上一篇: 医保药品目录品种范围实现全国基本统一 下一篇: 医疗器械应急审批有了新程序!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科普 > 政策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公布!医疗领域将迎来什么变化?
2022-01-12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
10781
0
医卫界: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正式公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2022年,是中国迈入“十四五”时期的第二个年头。


在医疗方面,中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单单在抗击新冠疫情这一方面,中国就交出了“教科书”级别的答卷。


抛开疫情,在全民健康保障方面也有显著提升,目前中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达到6.5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9人,已经达成并超出上个五年规划目标。连日来,各部委陆续发布相关行业的“十四五”规划,而与医疗行业相关规划也在近日发出,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重点内容吧!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正式公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基础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主要目标。围绕“七有两保障”,《规划》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15项


第二部分,确立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就“十四五”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出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第三部分,系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主要举措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出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健全公共服务要素保障体系以及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等举措。

此外,《规划》多个部分都将医疗卫生纳入重点,并在学科、基层医疗队伍、均衡发展优质医疗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规划和要求。


扩增学科及重点发展板块


《规划》提出,要扩大医护人员规模,特别是儿科、全科、麻醉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短缺医师和注册护士的学科。


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队伍,改善乡村卫生服务水平。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加强妇幼保健、传染病、精神病等诊疗能力建设。以儿科、全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为重点,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均衡发展优质医疗服务


《规划》提出要均衡发展优质医疗服务,要求聚焦重点人群健康需求,提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依托综合医院、职业病专科医院,加强尘肺病、化学中毒等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能力建设,增强职业健康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加快发展专业化服务,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动医养结合等多业态融合服务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在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坚持“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通过建设高水平医院分中心、分支机构和“一院多区”等方式,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

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增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服务能力。

推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等救治中心以及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


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


《规划》明确,在服务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层人财物保障力度,持续改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动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共建共享。

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推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家政服务、物流商超、治安执法、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站点与以社区网格员为主体搭建的社会治理网络有机结合。培养专业化专职化的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资源市场,积极探索人才服务新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作用,大力培养公共服务人才。


健全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职业培训和业务轮训,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探索公办与非公办公共服务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对非公办机构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支持。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鼓励公共服务人才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流动。保障设施用地需求。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无疑对医疗公共服务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家准备好了吗?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