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疫情捷报连连,多地新增确诊人数归0。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各省市都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人们的生活开始慢慢回归正常,很多商场、餐馆都开始营业了,公司也都开始复工了。
然而,国外疫情却日渐严峻,近几天,媒体已经报道了多起境外输入病例。所以,要特别强调一下:疫情未结束,还不能掉以轻心。
无论是外出坐车、上班、上学,还是买菜,都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除了要戴好口罩,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防护措施,也需要我们真正重视起来。
比起戴口罩这件事更重要
自疫情发生后,在各种科普信息的引导和全民的监督下,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防护共识。与此同时,大众对手部卫生的重视程度或远远不如戴口罩。
但其实,手部卫生的重要性不亚于戴口罩,有时甚至可能比戴口罩更重要。因为接触传播,一点都不比飞沫传播弱。很多人可能会想:只要我不接触病人,就没事。那你也太小看病毒了!即使你避开了直接接触,但很难逃过间接接触。通过喷嚏、咳嗽喷出来的新冠病毒,会沉降到我们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比如:
1.地铁、公交等无数人碰过的座位、扶手、车窗;
2.公司的电梯按钮、门把手、鼠标、洗手间的水龙头;
3.回家后的开门钥匙、脱下的衣服、摘下的口罩、随身携带的手机;
4.超市买回的菜、取回的快递、流通的现金。
病毒在这些物体表面(尤其是光滑的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甚至可以存活数天。
有研究表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最长可以存活5天!如果手接触了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再不由自主地揉眼睛、摸口鼻,就可能被感染。
2003年SARS期间,在香港传播就是这个原因:手被口罩外侧的病毒污染了,没洗就擦鼻子。
这意味着,手的卫生如果不做好,口罩很可能也等于白戴了。
专家们也一直在强调,相比于给物品消毒,勤洗手其实更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冠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
不注意4个细节等于白洗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勤洗手至关重要。您知道怎样才能确保双手洗干净了吗?
今天为大家介绍七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可以简单记为:内、外、夹、弓、大、立、腕。
步骤:
首先流水湿手,涂抹洗手液或者肥皂。
(内):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弯曲各手指关节,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大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对侧掌心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清洗和揉搓手腕及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注意:揉搓时间!
①洗够20秒,才能有效去除病毒细菌;
②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只用清水等于白洗;
③要流动的清水洗,不要用盆洗;
④不只是手触摸了脏的东西才去洗手,以下情况都要洗:
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触摸口、鼻、眼之前;接触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公共设施或物品后;抱孩子、喂孩子之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居家外出怎么洗手
居家/办公室使用
普通肥皂和洗手液中,更推荐洗手液
一般来说,肥皂去污效果会比洗手液好,正因为此,它也会更容易让皮肤干燥。特别是疫情期间,洗手的频率增高,用洗手液会稍微温和一些。
另外,在公共空间使用肥皂,因为每个人洗手都要接触到,还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这时候使用装在瓶子里,一次一泵的洗手液,甚至是自动感应的洗手机,都能减少感染风险。
外出使用
不管用不用酒精消毒,都推荐先用湿巾擦一遍
其实,把手弄干净比给手消毒的优先级更高,特别是外出时,遇上没有水的情况,手就经常接触物品不会时常保持清洁,这个时候湿巾就很重要了。湿巾的主要作用是去污不是消毒,擦拭就可以去除大部分微生物。所以,不管是普通纯水湿巾还是含有酒精成分的消毒湿巾,擦手!认真擦!擦干净!这才是硬道理。
清洁过后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
日常生活中,用湿巾擦干净其实就可以完成清洁了。如果疫情期间不放心,可以再清洁完手部之后,再用免洗洗手液做一次手部消毒,完美!市面上很多免洗洗手液的酒精含量没有达到 75% ,那么就保证选择酒精含量在 60%~80% 之间,比较保险。
现在大家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了吧,并且洗手若只用水冲洗的话也等于白洗,所以大家要学会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即使疫情过去了,大家也要把好习惯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编辑:高雅
校对:王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