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夏强院士:病人是医生一辈子的老师 下一篇: 梁万年谈医改:改革步入“深水区” 必然牺...
分享到:
当前位置 : 医卫人物 > 医术人生
葛均波院士:瓣膜病是人类长寿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2021-09-07
来源:医学界
9494
0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以我国为例,1949年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随着人类寿命提高,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制约人类寿命延长的最主要因素。在众多老年性疾病中,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对健康影响大,将成为制约人类寿命进一步延长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对心率、瓣膜病对人类健康及寿命的影响进行剖析。

  

葛均波.jpg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以我国为例,1949年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而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随着人类寿命提高,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制约人类寿命延长的最主要因素。在众多老年性疾病中,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对健康影响大,将成为制约人类寿命进一步延长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对心率、瓣膜病对人类健康及寿命的影响进行剖析。

  一、 心率与动物寿命

  在5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在动物界,心率与寿命息息相关。例如人们发现,一种叫格拉帕哥斯的乌龟寿命可长达177年,它的每分钟心跳仅为6次;老鼠心率达400-500次,寿命只有1-2年。1997年,Levine HJ教授对这一现象做出详细总结,绘制了一张被广为引用的图(图1,J Am Coll Cardiol 1997;30:1104–6)。心率越高的动物,寿命越短,两者成反比关系,两者乘积为常数。哺乳动物的一生的心跳累积约为8亿次(7.3±5.6 亿次)。

图片

  图1 哺乳动物心率与寿命的关系

  然而,由于进化关系,人类已摆脱图1中的一曲线,一生累积的总心跳约为30亿次。在相同心率情况下,人的寿命远比动物长。心率与寿命之间关系还被实验所证实。有人给小鼠喂养地高辛,使其静息下心率下降50%,结果小鼠寿命增加了20%(Johns Hopkins Med J. 1971;128:169–193)。

  这些现象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理论认为是和机体代谢有关:哺乳动物恒温的保持,依赖于代谢率,小动物的体表面积/体重比值大,需要更高代谢率来维持;代谢率高者,心率也需快,才可提供足够热量运输;同时,代谢率高者,细胞分裂也会加快,氧化应激也增加;而细胞分裂越快,机体衰老得越快,越容易出现故障(例如分裂出肿瘤细胞),所以寿命也越短(Cardiology 2015;132:199–212)。这样就会表现出心率与寿命负相关的表象。然而笔者认为,除此可能机制之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心率对心血管影响是多方位的,心率过快可引起心肌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血管动脉系统内皮损伤及血管僵硬(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19;79:108-116)。

  来自于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研究分别显示,在健康人群中,静息下心率与人群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均相关(Am J Cardiol,2009,103:279–283;Clin Res Cardiol,2016,105:601–612; Eur Heart J, 2000,21:116–124; J Clin Epidemiol. 2001,54:495–500)。而在本来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人群,心率与死亡率正相关的结论已被反复验证和医生所熟知。笔者认为,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与心率相关的心脏瓣膜病,也将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

  二、 心血管疾病与人类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研究显示,心脑血管是全球死因第一位,占到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其中,心脏病在过去20年里一直是“头号杀手”,目前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6%。在过去,冠心病和高血压等两种疾病一直受到重视,他们也被列为第一和第二重要心血管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心脏瓣膜病也开始受到重视,西方学者提出瓣膜病已成为第三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比房颤、心肌病、心衰及老年心电传导退化都常见(Med Clin North Am. 2006;90(5):849-62)。

  一项研究显示,在大于75岁的人群中,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13.2%(Lancet 2006; 368: 1005–11)。在80-89岁的人群中,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为9.8%(Heart 2013;99:396–400)。Framingham研究显示,在一组70-83岁人群,二尖瓣反流(中度以上)发病率为11.1%(Am J Cardiol. 1999;83(6):897-902)。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明显正相关,65岁以后,急剧上升(图2,Lancet 2006; 368: 1005–11)。

  综合目前文献研究结果,笔者估测,在80岁以上的人群,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至少20%。其中二尖瓣反流为最常见的疾病,主动脉瓣狭窄次之(前者约为后者3-4倍)。由于瓣膜病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较大。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人寿命超过80岁,心脏病瓣膜病也将成为影响人类寿命延长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我们对于动物年老死亡的原因还缺乏了解,因为我们没有动机和环境对动物进行大样本的详细医学观察研究。饲养宠物使得我们能够对动物进行足够详细医学研究。我们惊奇的发现,小型老年犬,瓣膜病发病率(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高达30%以上,成为其年老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瓣膜病也可能是动物年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片

  图2 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与年龄关系

  三、 心跳次数与瓣膜病

  心脏瓣膜指心房与心室之间或心室与动脉间的膜片组织,它相当于一个单向阀门在开放时允许血流向前流动,在关闭时阻止血液回流。心脏瓣膜在每次关闭时,均受到血液的撞击应力,而且这个撞击力并非很小(压强在8- 18Kpa)。人类心脏一天大约收缩10万次,心脏瓣膜就受到10万次的撞击。从力学疲劳损耗角度来讲,这是相对惊人的(滴水都可以穿石),对心脏瓣膜要求是相当高的。

  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所用人工机械瓣采用的材料为超级耐磨的热解碳,且也是有使用寿命的;而人工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则更短,一般在10-15年。在生物瓣膜体外性能评估中,耐疲劳测试是至关重要。一般,2亿次的体外模型瓣膜开关模拟测试(模拟心跳2亿次),代表该瓣膜能用5年,4亿次则代表能用10年。为什么生物瓣只能耐受4-5亿次心跳,而正常人体瓣膜能多数能耐受25亿次以上的心跳。

  这是因为生物瓣膜是去细胞的没有活性的纤维组织,而正常人体瓣膜含有内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这两种细胞可以使得人体瓣膜组织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然而,随着机体的衰老,这两种细胞的活力将明显下降。人体自身瓣膜也很容易落入和生物瓣膜同样的命运,在日以继日的血流冲击下出现衰败。这种衰败如同生物瓣衰败一样,和累积心跳有关系。一项研究已经证实,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口狭窄进展速度和患者静息心率正相关。心率越快,狭窄进展得越快(Int J Cardiol. 2016 ;204:149-51)。可以说,心脏瓣膜衰败(瓣膜病)是人类长寿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四、 微创介入治疗为瓣膜病治疗必然之路

  冠心病和高血压这两种疾病被列为第一和第二重要心血管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以预防、控制和缓解。随着药物治疗进步,美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早已开始在下降,迎来了心血管死亡率的拐点。而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物理结构性改变,药物难以起到纠正作用, 需要采用物理方式(如手术治疗)才能进行根本性纠治。此外,目前也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可以预防瓣膜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整个人群中瓣膜病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在开胸、心脏停跳下手术,具有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等缺点,并不太适合老年人。经导管瓣膜修复或者置换技术的出现,使得高龄老年心脏瓣膜的微创介入治疗成为了现实。

  近10余年来,这方面技术突飞猛进,已成为最热门的医学技术之一。例如,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治疗在2018-2019连续2年被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列为十大医学创新方向之一,与癌症免疫治疗、AI医学治疗、基因组学预防等齐名。我们相信,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将使得人类跨越瓣膜衰败的这道坎,帮助人类实现长寿的梦想。

  
0 条评论